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6年第13期
编号:12854096
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探讨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5月5日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2016年第13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。方法 100例

   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,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, 各50例。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, 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,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(P<0.05), 而其皮肤与黏膜出血、牙龈出血、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以及血尿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5)。结论 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, 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, 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, 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,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;瑞替普酶;尿激酶

    DOI:10.14163/j.cnki.11-5547/r.2016.13.110

    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, 该病起病迅疾, 致死率非常高, 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预后, 还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[1]。因此, 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。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 经过治疗, 效果显著, 现具体介绍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1~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, 各50例。对照组男35例, 女15例, 年龄40~68岁;其中18例梗死位于广泛前壁, 7例梗死位于下壁+右室, 6例梗死位于下壁+正后壁, 10例梗死位于下壁,9例梗死位于前壁。观察组男32例, 女18例, 年龄40~70岁;

    其中17例梗死位于广泛前壁, 8例梗死位于下壁+右室,7例梗死位于下壁+正后壁, 10例梗死位于下壁, 8例梗死位于前壁。两组患者性别、年龄以及梗死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 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, 具体操作如下:①首先均给予吸氧、镇静等处理, 其次血常规、心电图、肝肾功能、血糖、血压、心率、心功能以及电解质等各项检查和动态监测;

    ②患者均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/d和氯吡格雷75 mg/d;

    ③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、止痛药、硝酸脂类以及他汀类等各项治疗[2]。

    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, 150万U的尿激酶溶于100 ml 0.9%氯化钠溶液中, 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。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, 10 MU的瑞替普酶溶于10 ml的注射用水中, 静脉推注时间>2 min;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[3]。

    1.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2 h血管再通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(主要包括皮肤与黏膜出血、牙龈出血、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以及血尿等)。

    1.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.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计量资料以均数± 标准差( x-±s)表示, 采用t检验;计数资料以率(%)表示, 采用χ2检验。 P<0.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 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溶栓后2 h血管再通45例(90%), 对照组患者溶栓后2 h血管再通30例(60%)。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(P<0.05)。

    2. 2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均无任何过敏反应发生, 观察组中皮肤与黏膜出血2例(4%), 牙龈出血1例(2%), 消化道出血0例, 脑出血0例, 血尿1例(2%), 并发症发生率为8%;对照组中皮肤与黏膜出血9例(18%), 牙龈出血7例(14%), 消化道出血5例(10%), 脑出血4例(8%), 血尿7例(14%), 并发症发生率为64%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(P<0.05)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迅疾且凶险, 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, 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、心功能衰竭、心电图改变、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[4], 因而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、恢复冠状动脉血流、挽救濒死的心肌、缩小梗死面积[5]。

    尿激酶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, 价格比较便宜, 但是溶栓效果相对较差。本次研究, 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, 此药没有抗原性, 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,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小, 有效的挽救患者濒死的心肌, 避免其心肌梗死扩大, 保护和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, 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, 使用更方便。研究结果显示,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(P<0.05),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与黏膜出血、牙龈出血、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以及血尿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(P<0.05), 两组患者均无任何过敏反应发生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, 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,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血管再通率, 改善了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, 大大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,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吕云, 高彦.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.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, 2014, 23(11):1197-1198.

    [2]平凌云.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比较.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, 2013(3): 359-360.

    [3]王安伟, 李俊峰, 高金全, 等.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.华西医学, 2014, 12(14):391-393.

    [4]赵和有, 苗毅, 王海波, 等.瑞替普酶与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方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.安徽医药, 2015, 11(8):72-74.

    [5]田红梅.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对比分析.赤峰学院学报, 2013, 35(9):66-68.

    [收稿日期:2015-12-31], 百拇医药(宋丽娟)